一个照例是平淡无奇的日子,阿福疲惫不堪地下班回家,太太已经做好一桌饭菜。饥肠辘辘的阿福刚喝了一口汤,太太突然喊道:“慢着!”她神秘地把灯关掉,然后点上了昏暗的蜡烛。阿福大惑不解,太太得意地说:“这叫格调。”面对这么格调的“烛光晚餐”,阿福都有点不敢动筷子了,他对太太说:“赶快给我吹灭,在不足20平米的出租屋里,玩什么格调?”
“酷”似乎已经过时了,现在流行“玩格调”。
“格调”的流行是从保罗·福塞尔的《格调: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》开始的。
然而,保罗·福塞尔这本书就像一面哈哈镜,使人们看到了自己所不愿意看到的自己的另一面。比如我在看《格调》时,就喜欢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“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”对号入座,结果常常不免会有些脸红。
保罗·福塞尔不留情面地挠到了追逐时尚的现代人身上的痒痒肉,如果说《格调》是玩格调的反面教材,那么,彼得·梅尔的《有失品味》,《恋恋山城》等普罗旺斯系列则是玩格调的教科书。这位出身麦迪逊大街的高级白领将会告诉你:吃鱼子酱该配什么酒?喝麦芽酒该用哪种杯子?抽古巴雪茄该用火柴还是打火机?
与此同时,很有格调的上海人亦及时推出一套“艺术与生活”丛书,即《与毕加索喝咖啡》,《与莫奈赏花》,《与凡·高共品葡萄酒》,《与雷诺阿共进下午茶》,硬是把平凡的生活与高雅的艺术扯在一起,堪称是玩格调的工具书。
以此类推,我们不久没准儿还会看到《与罗丹喝啤酒》,《与尚塞听音乐》,《与米开朗琪罗共洗桑拿浴》之类来。
毕加索喜欢在“4Cats”咖啡馆喝咖啡?所以“与毕加索喝咖啡”就很有格调。众所周知,毕加索还喜欢画和平鸽,那么,假如“与毕加索共吃烧乳鸽”,格调如何呢?
今天,具有欧陆风情的咖啡已成为白领阶层玩格调的道具,他们流行以卡布基诺的名义表现自己的格调。聪明的书商看准了白领阶层的小布尔乔亚之痒,很快又推出了《咖啡地图》、《打开咖啡的门》等格调指南。可问题是:毕加索现在在哪儿?我们到哪里去与他喝咖啡?
话说上个星期,咱也想玩一把格调,欲请办公室一位小姐去“上海往事”喝咖啡,不料人家却说:“我今天要‘与李老板共品葡萄酒’,明天要‘与张客户共进下午茶’,与你老兄喝咖啡,恐怕只能排到后天啦!”
对于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来说,现在玩格调的确还有一些吃力。